
Copyright© Yylq Govemmen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龙山新闻网 新闻热线:0743-6228742
主办单位:龙山县委宣传部
承办单位:龙山县融媒体中心 湘ICP备18012182号
通讯员系统登陆
龙山县融媒体中心6月7日讯(记者 罗佳清 张国东 黄超)近年来,龙山县坚持把发展百合产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支撑。目前全县种植百合10万亩,商品量达10万吨,实现全产业链综合产值30亿元,逐步探索走出一条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发展、产业化推进的发展新路。
5月的百合生长已进入稳定期,8月进入采摘期,现在田间管护尤为重要。在石牌镇上母村,村民们抢抓晴好天气,正在百合地里除草,看着基地里长势喜人的百合,大家都笑开了颜。
张光电同上母村村民在千亩百合基地内给百合除草
“今年百合长势非常好,身后这片百合植株健壮,叶片也是绿油油的,去年亩产有2000斤,今年应该能达到亩产2500斤。”在石牌镇上母村,湖南果乐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光电同村民们抢抓晴好天气,正在百合地里除草,看着基地里长势喜人的百合,大家都笑开了颜。
张光电2016年从杭州返乡,在家乡开始尝试规模化种植卷丹百合,在他沉浮百合市场这8年的时间里,尝到了百合产业带来的甜头,现如今还成为了湖南果乐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带动乡亲们一起种植百合,助力家乡百合产业稳步前进。
“今年我们村种植百合2400余亩,预计总产值达500多万斤,总产值达700多万元,通过种植百合,老百姓人均收入能超过3万元。”石牌镇上母村村支部书记向军在上母村村部对着百亩百合田微笑着。
龙山县石牌镇上母村千亩百合基地
如今,上母村的大部分村民都种植百合,少到两三亩,多到几十亩、上百亩。有百合专业合作社7家,通过积极探索实施“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加快百合种质优化、土壤改良、绿色种植和产品开发,使百合产业实现高质量、高效益发展,并帮助群众实现就近务工,务工总人次达5万人次。
龙山县在县内百合主产区主要集中在石牌镇、洗洛镇,建设万亩百合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千亩百合精品园,探索“公司+基地+农户”“协会+基地+农户”等生产组织形式,探索产旅融合发展模式,建设百合元素民居、百合花海产旅融合示范基地,开发百合绿茶、百合面膜、百合花茶系列产品。春天卖种、夏天卖花、秋天卖果、冬天还有干片卖,龙山县擦亮传统“龙山百合”品牌,积极延长百合产业链,提升百合产业附加值,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
气候凉爽、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土层深厚、土壤耕性好,这些都是百合生长所需的最佳条件,也是龙山县种植百合的天然优势。所以龙山县很早就有种植百合的传统,从1958年,洗洛乡(今洗洛镇)供销社职工从江西带回卷丹百合种子在大井村试种40亩。试种后在县内快速发展,此后,随着百合的保健作用逐渐为人们所认识,销路渐宽,龙山将其作为新的经济支柱予以扶持,于1998年成立百合生产办公室,专门服务百合产业。
现在全县共有9万多农户从中受益,可以说大家现在吃的是“百合饭”,开的是“百合车”,住的是“百合房”,家家修小楼,大多有汽车。即便是开上了汽车,但大家后备箱放的也大多是农具,时刻为百合“准备着”。
一朵小百合,长成大产业,离不开标准化、规模化的经营。县里大力推广百合标准化种植,尽量减少种植过程中化肥、农药用量,改善耕地质量,提升百合品质,以实现百合产业可持续发展,也为龙山百合赢得了好口碑,龙山百合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被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
“龙山百合”是龙山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的重要“见证者”,也是龙山老百姓的“致富果”。全县经过多年的努力,真正把“小百合”,做成“大产业”。同时,百合的种植及加工能够带动大量的劳动力,已然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责编:朱柯源
一审:向波
二审:周娇
三审:张军
来源:龙山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经授权后,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龙山县思源实验学校3700余名师生同上《开学第一课》
县老干幼儿园小班新生入园安抚工作温情开展
退伍老兵11年免费寄行李 胡金平用快递传递军旅情
龙山县第一幼儿园上好开学“成长双课”
县发展和改革局开展“全民国防教育月”宣传活动
龙山思源2025年秋季一年级新生报名工作圆满完成
龙山五小开学报名工作顺利开展
县新闻出版版权局联合县新华书店开展全民阅读暨“护苗·绿书签”进校园活动
下载APP
分享到